這屆經典賽中華隊的表現實在是經典中的經典,感動許多國人。
但是很多人的反應實在看不下去,認為批評這些球員表現的都是一日球迷,
只喜歡贏球,而不是真正喜歡棒球。
我不認為,只褒不貶,會讓我們的棒球更加進步。
即便是日本,在前幾屆、前幾場對中國還有澳洲的比賽中,就算贏球,仍會檢討球員表現。
沒有檢討,就沒有進步,永遠只會活在自己的小圈子當中,故步自封,自我滿足。
我們沒有像美國、日本職棒擁有百年的歷史,要和他們並駕齊驅,非一蹴可及
但是不是可以檢討,同樣跟我們差不多棒球年資的韓國,
卻在十年內,藉著政府的補助還有大企業的贊助,還有全體國民對職棒的瘋狂,
讓他們短時間在國際舞台上發光發熱。
檢討的不只是球員、政府、整個棒球體系、還有球迷以及媒體
看看很多選手,他們的長輩有許多是台灣上一代或上上一代棒球界的強打強投
還是很反對自己的後代走棒球這條路
我們有些青棒隊伍的實力,像是穀保、南英、高苑、平鎮、三民......實力幾乎接近日本甲子園
但如果在青少棒的時候太嶄露頭角,很可能就會被操壞,(想想小小郭還有曹錦輝的舊傷吧)
更別提之後還能活得好好得加入職棒(不管哪一國)了。
除非有在亞運同等級的賽事奪牌,根本無法解除兵役,這更大大影響選手未來在職業生涯的發展。
這條路不但辛苦,保障也沒比較好(退休之後很多人還得自行去找事業第二春)
這種環境下,許多人不是直接放棄將棒球當做職業生涯,不然就是旅日旅美。
一上大聯盟,國內就瘋狂追捧,
但留在本土的呢?何曾有人細眼瞧過
尤其是許多平常沒在關注棒球的觀眾,在媒體的強烈播送下,也跟著被洗腦了
倪福德一上大聯盟,政府馬上頒獎章
同樣在職棒發光發熱的 彭政閔、潘威倫、陽建福、林智勝、張泰山...,他們沒有資格獲得獎章嗎?
旅日的投手,在日本硬改投球姿勢的情況下,
有幾個還會有好表現的? 以往血淋淋的例子:張誌家、林恩宇、林英傑、吳偲佑、姜建銘......
說真的,如果對韓、日那兩場,不是小小郭的責失,而是王鏡銘的話,
我不相信護航的人還會有這麼多。
知道我們中職頂尖球員至少有小聯盟3A水準嗎?
每隊的王牌,也都有接近大聯盟的實力。
幾次的大比賽,旅外的球員都說要春訓,以備他們的職業生涯,
然後國內的本土球員,就得無條件代表國家參賽,表現不好,回來馬上千夫所指。
很多人會說,許多旅外球員回國參賽很多受傷案例,應該要尊重這些旅外球員
對,洲際亞運的陳鏞基,幾乎場場安打,
帶傷應打的情況下,就與大聯盟失之交臂,就算是養傷歸國之後,實力也大不如前。
還有這次經典賽陽岱鋼的傷勢,也可能影響到他未來在日職的表現。
但,難道中職球員就不值錢了?
難道不會去檢討,教練是不是只想贏球,不考慮球員性命?(不管是國際賽、青少棒)
世界盃足球賽,不只是國際足總,或是歐洲各國足總就會為球員像各俱樂部擔保
若為國參賽而受傷,影響到為來在俱樂部的表現,會負責所有的賠償金額。
英國的歐文就是最好的案例。
把棒球視為國球的台灣,何時能做到這樣的氣魄?
我真的很討厭台灣的造神運動,還有旅外迷思
過度的追捧,很容易就盲目
旅外不等於優人一等,要看"簽約金"和"穩定所處的級別"才是真正價值。
在美國,簽約金代表球團對於這個球員的評價和未來潛力。
現在穩定所處的級別,代表他目前的能力狀況。
有沒有上過大聯盟或是旅日,不等於就是神,有些人只是欠缺機運。
陳金鋒無法像王建民、郭泓志穩居大聯盟,但他的實力大家都有目共睹。
而許多國內的巨砲,彭政閔、張泰山、林智勝也不輸陳金鋒阿。
希望這次經典賽,會讓許多人看見,中職球員的努力。
也希望以後的教練團,腦袋會更加清醒,
政府能真正有心的支持棒球,而非喊喊口號
才能讓我們再度看見,
這些台灣最優秀的棒球選手們,無後顧之憂,
打出一場場讓我們感動好比賽,向世界證明台灣棒球的實力。
這次,我不在像以往國際賽,對xxx的好投強打有特別印象,
因為這次代表中華隊出征經典賽的每位球員,表現都很精彩。
就跟我最喜歡的球員~陳鏞基說的一樣:
"這次台灣隊隊友們延續資格賽的革命情感,氣氛、凝聚力比之前更好。
更重要的是,大家不必再分中職或旅外,因為我們在同艘船上,目標都是為國爭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