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本來覺得推甄沒甚麼希望,因為成績很爛,系排班排都落在54%左右。
也有想說,如果最後沒上了,就直接出去工作,如果真的有需要,再回來念碩士。
老實說我沒有很認真專注在課業,
我很喜歡去研究一些課外實做應用的部分,很喜歡做中學的方式,
所以學校大部分課程是教授講課,然後考筆試的模式,就提不起很大的興趣,
我是那種可以花很多時間去讀自己喜歡科目,其他科目能pass就好的人
所以像物件導向程式設計、計科概、手機應用的分數就會很高,數學科目就很低xDDDDD
大部分人都會說大學前三年要好好讀,
尤其是大三那一年,很多人很拼,然而我就是對課業沒有特別努力的那種
與別人不同的地方,我覺得主要是我有參加的額外活動:比較偏技術的
自己本身有訂閱一些科技blog,去追蹤現在的科技趨勢,了解其中的技術。
大二那年校慶的時候去看企業校內徵才博覽會,就逛到了趨勢科技,
然後就不怕死的找了一群有想法的朋友參加了"雲端應用程式開發大賽",想說不用報名費,
公司還有指派雲端導師,根本是超棒的機會。
最後很幸運的進了複賽,也跟雲端導師學到了很多,更棒的是可以與其他學校的人一起交流idea。
也因為雲端導師對自己在比賽期間的肯定,在之後我報名趨勢的暑期實習願意當我的推薦人,
我想我才大二能夠被選上實習名單的原因其一也就是因為這個吧。
趨勢實習學習到的,還有求職的履歷tip
同時在趨勢實習期間,認識了許多新朋友,也開始參加COSCUP等conference,
真的覺得多出去看看,看看別人都在做些甚麼,多去認識人,交換idea,
尤其是人脈,不管是未來出社會、創業,都是很好的資源。
推薦信的部分我是請在趨勢實習的主管,以及之前大二參加國科會計畫的教授來寫,
沒有找專題教授的原因是因為在做專題的時候,
主要是博班學長在帶我們,偶而才跟教授meeting,
所以我覺得找一起共識比較久的教授跟主管,會更了解我的工作、求學態度。
而大四上考系計中助教,當初是想說,
萬一真的沒上交大資工,那以後就沒有這個機會可以在系計中學習,
裡面的學長姐每個實力都很強,能在這種團體裡面工作、學習,那個機會是很少見的。
所以就算我自己是到大四,也就是考系計中助教的那年,
才開始修計算機系統管理,也就是FreeBSD架站的技術,
之前僅僅用XP架過BBS,還是很不要命的就去考試了。
比起別人,真的很嫩,很多東西也都還不會,
真的剛開始進系計中的前一個月,不管是值班、要灌測試機的訓練...常常在出包,
那個時候的挫折感真的很大,常常會有我幹嘛閒閒沒事要去越級打怪的想法,
後來是盡可能的加緊腳步去學,多去問,才慢慢有進入狀況,
撐過去之後,你學習到的,真的是無價。
發覺我們從小會主動發問的習慣,隨著年紀增長之後,就慢慢消失了,
由其在大學,可能很怕你一問教授問題,會被其他人白眼說拖到他們上課的時間,
或是很怕自己問很蠢的問題,就越來越不敢發問......,都是自己解決。
可是進了系計中,會發覺很多問題是你可能google半天都找不出答案的,
你一問學長幾秒鐘就有了答案。
你越敢問,其實你得到的就越多!
還有在研究所之前,先想想你真的喜歡你要推的系所嗎?
只是因為大家都讀就跟著讀,還是因為起薪?
算算看畢業後到退休,25歲到50歲好了,整整25年,
你願意25年做條路嗎?
我自己來說,對於念研究所,其實對自己來說沒有說一定要,
就當做是能在學校,沒有經濟壓力又有充足資源的情況下,
可以心無旁貸的專心做自己想要的研究,
畢竟出社會有經濟壓力後,很多事情不是你想做就能做的。
回到研究所推甄,
所以,只有認真讀書才能順利推上研究所嗎?
我個人不這麼認為。
我覺得,認真去做你自己喜歡的事情,展現出無比的態度
對有興趣的事物,保持著熱忱以及源源不絕的好奇心
多去嘗試不同的活動,
不管是實習、接case、參加conferences、比賽、去科技相關的地方工作...
step out your comfort zone,會發現很不一樣的東西,而且這些變化,能更刺激你成長。
這不只是升學、求職的成功方法,而是讓你keep working之道。
你的人生,不是要對別人負責,而是對自己,無愧於自己,就沒甚麼好丟臉的。
by 五月天
Dare to Dream, Dare to Lose by Novak Djokovic